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遗传性肾癌之“魔咒”揭秘
时间:2022-09-22 来源:求臻医学


近年来,伴随肿瘤靶向、免疫、核素治疗的发展,泌尿肿瘤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以基因检测为代表的精准医学在泌尿肿瘤中的广泛应用,正在快速改变泌尿肿瘤领域诊疗模式。求臻医学聚焦重磅研究,紧追前沿热点,对泌尿肿瘤领域前沿进展进行梳理,特推系列栏目。本期,我们将着重介绍遗传性肾癌临床诊断与治疗,快跟随求小臻一起学习吧~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肾癌病例7.5万,因病死亡病例2.69万。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依据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特点,可以把肾癌分为遗传性肾癌和散发性肾癌,临床上诊断的肾癌大部分为散发性,但是既往研究显示,有2-4%的肾癌患者是由易感基因胚系变异导致的,被称为家族遗传肾癌综合征。因此,无论是国外的NCCN指南、EAU指南,还是国内的CSCO指南,均推荐对于特定肾癌患者要进行遗传筛查

  年龄≤46岁

  存在双侧或多灶性肾癌

  家族中存在≥1个一级或者二级亲属患有肾癌

  家族中已知携带遗传性肾癌相关基因

  临床上比较罕见的病理分型


遗传性肾癌目前已知达到10种之多,比如临床上常见的VHL综合征、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HPRCC),遗传性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综合征(HLRCC),结节性硬化综合征,但也有一些不常见的,比如BAP1相关肿瘤、Cowden 综合征。各遗传性肾癌已然涵盖了肾癌的各种病理分型,具体详情见表1。


表1. 常见遗传性肾癌及临床表现

微信图片_20230309144156.png


VHL综合征

VHL综合征是遗传性肾癌最常见的综合征,是由VHL基因胚系变异引起的遗传性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肾癌或肾囊肿等,其中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VHL综合征患者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VHL综合征患者RCC发生率为25%-60%,平均发病年龄为40-45岁,比散发性肾癌平均发病年龄约早20年,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双侧肾脏会不断有新的RCC发生,呈双肾多发。VHL综合征患者RCC病理类型几乎全部为透明细胞癌,肿瘤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双侧受累是其与散发性附睾肿瘤鉴别的重要依据。


VHL综合征相关肾癌具有双侧多发且不断新生的特点,患者一生可能经历多次肾脏手术,临床上在保证肿瘤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手术次数。目前对于肿瘤最大直径<3 cm 的患者,推荐主动监测。而当肿瘤直径最大≥3 cm时可行肾部分切除或者根治性切除。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及临床试验取得突破,针对缺氧诱导因子(HIF-2α)的抑制剂Belzutifan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VHL综合征。国内Belzutifan多中心临床试验也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TR20220945)、北京肿瘤医院(CTR20220530)积极招募中。



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

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Hereditary papillary renal carcinoma,HPRC)是由MET基因胚系变异导致的遗传性肿瘤。与VHL综合征不同,HPRC不会出现肾以外的器官受累,肾脏是该疾病唯一的受累器官。HPRC 通常表现为双侧、多发病灶,甚至有上百个微小病灶。晚期HPRC患者常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从而可能出现尿毒症相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HPRC患者临床表现与一般肾癌相似,难以从临床表现区分,但是对于年龄小于30岁即出现 HPRCⅠ型且伴家族史的患者,需要考虑到遗传性肾癌的可能性。


由于HPRC比较罕见,目前尚无相应的治疗指南。对于肿瘤最大直径<3 cm的HPRC可采取积极监测,无需立即手术治疗。当病变的最大直径≥3 cm 时,需采用外科治疗。尽管本病具有双侧、多病灶发病的特点,肾部分切除术仍是HPRC首选的治疗方法。保护患者的肾功能、避免或延迟透析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十分重要。对于晚期HPRC,临床上常用的针对TKI及mTOR通路的靶向药物在转移性Ⅰ型乳头状肾细胞癌中的疗效差于透明细胞癌。而在最新的报道中,对于乳头状肾细胞癌,靶免联合取得不俗的疗效。除此之外,MET小分子抑制剂在二线治疗中也表现出一定疗效,目前,赛沃替尼(Savolitinib)、克唑替尼治疗MET突变或扩增的肾细胞癌临床研究显示出抗肿瘤效果,为HPRC后线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方案。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HLRCC)是由FH基因胚系变异引起的遗传性肿瘤,多为早发、单侧、单发病灶肾癌。同时此类患者易发生皮肤平滑肌瘤、多发性和早发性的子宫肌瘤。值得注意的是,仁济医院最新发表的全球最大的FH队列研究显示,70例FH胚系突变的患者,仅有5例(7.1%)患者表现为皮肤平滑肌瘤,但是在25例女性患者中,24例(96%)表现出子宫肌瘤,提示东西方人群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并不一定表现皮肤平滑肌瘤。对于HLRCC,往往发病较早,预后较差,具有早期广泛转移倾向,中位复发时间仅为9个月,因此这一类患者往往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由于HLRCC侵袭性强,预后差,临床上不推荐对其采用主动监测,优选肾部分切除术,并保证手术切缘充分,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若术前评估肾部分切除术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建议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对于晚期HLRCC患者,NCCN指南推荐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但是随着对FH缺陷型肾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来自上海仁济医院和四川华西医院的临床数据均显示,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TKI单药及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因此,对于晚期转移性HLRCC患者,可优先考虑靶面联合治疗。



BHD综合征

BHD综合征(Birt-Hogg-Dube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显性疾病,由FLCN基因胚系变异引起,此类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在BHD综合征患者中,90%的患者有皮肤纤维滤泡瘤,而84%的患者发现有肺囊肿,近30%的患者有气胸史。虽然BHD综合征相关肾癌的病理表型是多变的(多为嫌色细胞型、嗜酸细胞型和透明细胞型单独或混合),但近60% 的肿瘤为混合嗜酸细胞型肾细胞癌。因此,对于有皮肤纤维滤泡瘤、家族性肺囊肿、气胸和(或)有嗜酸细胞型肾细胞癌的患者,建议从21岁开始进行FLCN基因胚系突变检测。


目前关于BHD综合征的报道相对较少,尚缺乏治疗相关的研究资料,因此对于BHD综合征的肾癌患者往往参考一般肾癌的外科治疗及抗血管靶向治疗,具体临床疗效仍需未来研究进一步探索。



结节性硬化症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由TSC1或TSC2基因胚系突变导致蛋白功能失活而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几乎累及所有器官及系统,以脑、肾脏、皮肤、心脏和肺表现突出。其中肾脏病变、癫痫及新生儿心脏横纹肌瘤是TSC患者常见的死因。TSC患者的肾脏病变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肾脏囊性疾病和肾细胞癌,其中RAML可见于80%以上的TSC患者,成年患者中约80%的死亡是由于RAML破裂出血或肾脏相关并发症所致。


目前关于结节性硬化症的治疗总体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肾脏功能,延长患者的高质量生存时间。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mTOR抑制剂治疗、栓塞和外科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外科治疗或栓塞具有侵袭性,在治疗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肾单位的丢失,而依维莫司目前是治疗结节性硬化症最常用药物,也是一线最常推荐使用的药物。



其他遗传相关肾癌

除了以上遗传性肾癌相关意外,其他遗传性肾癌诸如BAP1易感性肿瘤综合征、琥珀酸脱氢酶相关肾细胞癌(SDH RCC)、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等,由于临床病例较少,目前尚缺乏相应的临床诊疗指南或共识。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指南推荐的遗传性肾癌筛查外,在肾细胞癌中存在DNA损伤修复基因(DDR)胚系突变的患者,尽管目前报道DNA损伤修复基因胚系突变与肾癌的遗传关联并不密切,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年轻肾癌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DDR基因胚系突变。


2021年Cell Reports杂志报道对1892例肾细胞癌进行遗传筛查,发现17%的患者携带致病/疑似致病胚系突变,除了传统的FH、FLCN、BAP1、SDHB基因胚系突变外,也发现了CHEK2(3.3%),ATM(1.3%)和BRCA2(1.3%)等DDR基因胚系突变,肾细胞癌相关胚系突变为5.1%,而DNA损伤修复基因胚系突变达到10.9%。同样在2021年的European Urology杂志也报道对232例年龄≤46岁的年轻肾细胞癌患者进行遗传筛查,其中肾透明细胞癌占50.2%,非透明肾细胞癌占49.8%,165例为广筛患者,67例为存在遗传筛查指征的患者,结果发现,17.7%的患者携带致病/疑似致病的胚系突变,其中9.1%是与肾细胞癌相关基因胚系突变,8.6%的患者是携带非肾细胞癌相关基因突变,其中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占到7.3%,包括BRCA1/2、ATM、CHECK2胚系突变。


种种研究迹象表明,在年轻肾细胞癌患者中,DNA损伤修复基因胚系突变占据较高的比例。尽管目前尚不认为DNA损伤修复基因胚系突变与肾癌的遗传风险相关,但是对于占有相当比例的DNA损伤修复基因胚系突变的肾癌患者目前尚缺乏系统认识,这一部分患者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策略需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为DNA损伤修复基因胚系突变的肾癌患者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总结

遗传性肾癌是肾癌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遗传筛查有助于了解肾癌的遗传因素,排除家庭成员个体风险。对于存在遗传风险的家庭成员可以更加积做出预防,及早诊断。同时对于一些与遗传相关的基因也会有一些比较明确的靶向药,有助于遗传性肾癌临床精准治疗。


往期精选


  • 基因检测开启遗传性前列腺癌精准诊疗新模式

  • 靶向治疗势如破竹,前列腺癌精准治疗迈出坚实一步

  •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在「荒漠」中逆风前行

  • 「Pluvicto」前列腺癌靶向治疗新一代「核武器」

  • 尿路上皮癌靶向治疗的明日之星——ADC药物

  • FGFR—晚期尿路上皮癌诊疗的「实力靶点」

  • 拨云见日,尿路上皮癌MRD监测初见曙光

  • 膀胱癌患者如何从“活着”到“活好”?膀胱保卫战邀您观战!


参考文献:

1. Zheng, Rongshou & Zhang, Siwei & Zeng, Hongmei & Wang, Shaoming & Sun, Kexin & Chen, Ru & Li, Li & Wei, Wenqiang & he, Jie. (2022).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 10.1016/j.jncc.2022.02.002.

2.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2版.

3. Shuch B, Zhang J. Genetic Predisposition to Renal Cell Carcinoma: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ing, Testing,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J Clin Oncol. 2018;JCO2018792523.

4. 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龚侃, 周靖程,等. 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6)——家族遗传性肾癌[J]. 中国肿瘤临床, 2022, 49(2):55-58.

5. Xu Y, Kong W, Cao M, et al. Genomic Profiling and Response to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plu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ion in FH-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Jun 14]. Eur Urol. 2022;S0302-2838(22)02406-X.

6. Sun G, Zhang X, Liang J, et al. Integrate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 Clin Cancer Res. 2021;27(6):1734-1743.

7.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结节性硬化协作组. 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v.30;No.243(01):76-84.

8. Abou Alaiwi S, Nassar AH, Adib E, et al. Trans-ethnic variation in germline variants of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Cell Rep. 2021;34(13):108926.

9.Truong H, Sheikh R, Kotecha R, et al. Germline Variants Identified in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Renal Cell Carcinoma Referred for Germline Genetic Testing. Eur Urol Oncol. 2021;4(6):993-1000.

10.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 薛蔚, 翟炜,等. 肾癌基因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2, 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