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精彩回顾 - 求臻医学"臻益求精·肺而不凡"肺癌精准治疗学术会议——北京站圆满结束
时间:2021-05-01 来源:求臻医学

2021年4月30日,求臻医学“臻益求精·肺而不凡”肺癌精准治疗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盛会大咖云集,邀请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柳晨教授为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汤传昊教授、北京京西肿瘤医院李东教授、北京世纪坛医院邸岩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易福梅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韩鑫胤博士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分享。大会还特别邀请了众多专家参与案例点评及热点讨论环节,分享了NGS检测在肿瘤真实世界临床决策的成功经验。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诊疗之路,专家们各抒己见,围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动态监测、罕见突变的临床诊治等研究进展,探讨了NGS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会主席柳晨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柳晨教授表示,从"放化时代"进阶到"靶向时代"直至今日的"免疫时代",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形成了当下百花齐放的治疗格局。精准医疗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的篇章,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基因检测,尤其是基于NGS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过去的这几年,NGS检测已经让肿瘤患者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诊疗中极大地获益,相关研究也在比肩继踵地呈现给大家,这对肿瘤临床医生的知识水平和决策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杜兴晖先生企业致辞


求臻医学高级副总裁杜兴晖先生代表求臻医学诚挚欢迎各位专家参与本次研讨会,共同为肺癌精准诊疗建言献策。求臻医学依托《中国肿瘤基因图谱计划》和《肿瘤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项目,深度融合基因检测和人工智能,紧跟国际精准医疗技术发展方向,打造了适合中国人群的肿瘤基因检测平台。自成立以来,求臻医学一直专注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深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目前,求臻医学已拥有55项专利、62项基于大Panel的生信软件著作权等科技成果,全面覆盖肿瘤早筛、伴随诊断、精准治疗、动态监测、预后评估等多个应用场景。



李东教授主题演讲

北京京西肿瘤医院李东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细致探讨了《基因检测组织样本采集技术和质量控制》李东教授表示,肿瘤NGS检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严格的样本质量控制是检测结果准确的有力保障。从临床端来说,样本的质量直接决定了NGS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肿瘤细胞含量太低,可能根本检测不到肿瘤的DNA;样本保存运输条件不合格,可能会造成DNA质量不达标;样本放的时间太久,可能造成DNA严重降解。肺癌活检部位的合理选择,更精准的引导方式,借助影像学的提示等都可以有效保证NGS检测样本的治疗。同时,NGS检测实验室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立系统的QC机制、添加UMI标签、改进的文库纯化及均一化方法、通过生信算法去除背景噪音等,来降低样本要求或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朱翔教授(左)周震教授(右)参与热点讨论


对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朱翔教授和北京胸科医院周震教授表示,NGS检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报告的准确性,这在以前是很多医生忽视的环节。对于上机前的质量控制,临床端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及样本,并按相关要求保存处理运输,这样在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一次成功的基因检测。尤其是多病灶的情况,避开坏死部位,选择高质量的样本,特殊的样本情况的处理等,也非常考验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实验室在开展检测时也应设计合理的质控及反馈机制,从低样本建库、高效纯化等方面竭尽全力地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汤传昊教授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汤传昊教授介绍了《NSCLC靶向和免疫治疗领域研究进展》汤传昊教授认为,术后EGFR- TKI辅助靶向治疗逐渐成为IB-IIIA期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的新型治疗模式,针对不同EGFR突变、基因融合等其它靶点的晚期NSCLC患者的靶向药物多点开花,各显神通。同时,他表示,三代EGFR-TKI耐药是目前NSCLC临床治疗不可避免的困境,但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耐药机制,指导联合治疗也是一种较有潜力的策略。对于免疫治疗,完美的单一biomarker难以满足当前的临床需求,通过多个平台或标志物的综合筛选可更加细化治疗人群,提升免疫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获益。无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NGS检测都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大Panel的NGS多基因检测可以用较少的样本将基因变异一网打尽,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全面的检测结果,实现真正的精准治疗,最大化患者治疗和生存获益。

吴梅娜教授(左) 周云芝教授(右)参与热点讨论

针对肺癌免疫治疗Biomarker及正负向因子的综合评估问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梅娜教授和应急总医院周云芝教授认为,TMB和PD-L1表达的重要性在NSCLC的免疫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仍然存在些许亟待解决的难题。例如,TMB的阈值判定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组织TMB与血液TMB的一致性等问题。在基于大样本研究的前提下,通过四分位法区分TMB的阈值似乎是一个的稳妥的选项。除常见的biomarker外,免疫治疗正负向因子,包括驱动基因、其它耐药/超进展基因以及正向因子的综合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新型的潜在biomarker,如HLA分型等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系统评估的重要组成,此类相关研究进展均较快。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前瞻性的大Panel检测是这些患者能从中获益的前提。


邸岩教授主题演讲

随后,北京世纪坛医院邸岩教授重点介绍了《肿瘤全程管理利器——ctDNA动态监测》邸岩教授表示,ctDNA检测可以全面应用于肺癌根治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阶段,可以实实在在地做到动态监测。尤其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无论是靶向、免疫还是其它新兴的治疗手段,NSCLC都走在肿瘤精准治疗的前列,可干预措施多。早中期NSCLC患者可以基于基因变异谱,通过ctDNA超高深度测序,评估术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存在,评估患者根治性手术的疗效及预后,并且通过ctDNA定期监测,提前发现患者的复发迹象。对于晚期NSCLC患者,ctDNA同样可以指导精准用药,疗效评估以及耐药后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总之,ctDNA动态监测是一种非常有潜力肺癌个性化全程管理利器。

关印教授(左)张振宁教授(右)参与热点讨论

北京朝阳医院关印教授和北京世纪坛医院张振宁教授也认为ctDNA动态监测对肿瘤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NSCLC患者可选择的药物较多,并且成体系。EGFR、ALK等基因的一二三代药的证据级别很高,耐药后还有相应的治疗选择。同时,许多其他罕见位点的靶向药也已提上日程。复发监测方面,基于ctDNA检测的NSCLC相关研究也很多。总之,NSCLC患者可从ctDNA检测中多维度获益,ctDNA检测未来会将肿瘤的全程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易福梅教授主题演讲

京大学第三医院易福梅教授分享了两个临床实践中关于NSCLC EGFR基因罕见变异的临床案例。在一例EGFR 20号外显子双位点罕见共突变的NSCLC患者中,患者多发转移,病情严重,参考类似案例和临床经验,患者服用阿法替尼,PFS有效延长。在另一例EGFR 21号外显子罕见位点突变的患者,根据患者血液检测该位点丰度变化基本符合疾病进程,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患者总生存期达三年以上。同时,结合自身的思考,易福梅教授提出几个临床问题,寻求各位专家讨论,她也对血液检测指导患者治疗及突变丰度变化对于病情进展的预测有很大的信心。


李曦教授参与热点讨论


北京胸科医院李曦教授表示,当前非小细胞肺癌拥有系统的精准治疗方案及大规模的药物临床试验。针对罕见的变异,国内一些医院也正在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获益。另外,精准医疗时代,NSCLC患者的生存率已经得到较大的提升,患者未来可从新的靶向药中获益。因此,基于NGS大panel检测肺癌罕见变异为此类患者带来一个新的机会。


韩鑫胤博士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韩鑫胤博士进行了题为《从生命组学大数据到肿瘤临床实践》的主题演讲。韩鑫胤博士系统地介绍了从肿瘤分子机制发现到利用这些特性开展临床实践的风雨历程。作为未来人类发展大计中的重要一环,其导师是TCGA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并推动了《中国肿瘤基因图谱计划》稳步开展。韩鑫胤博士指出,基于大数据的肿瘤NGS基因检测技术是肿瘤临床实践的有力武器。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本源,基于NGS的基因变异检测必然会在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更为举足轻重的作用。

柳晨教授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柳晨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大会总结。柳晨教授从全局出发,表示肿瘤的精准诊疗是全方位的精准,基因检测是其重要组成。近期,我们在借助影像引导下的微创介入治疗也是取得了很好的预期,但治疗效果的评估、预后预测以及复发监测未来可能需要更微量可观测的因子来实现,比如ctDNA动态监测。因此,无论是外科、内科还是其他科室,基于NGS检测都能为我们带来帮助,肿瘤的基因检测已成为临床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